化妆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化妆镜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打通审批末梢促进行政肌体微循环

发布时间:2021-01-21 14:51:40 阅读: 来源:化妆镜厂家

打通审批末梢 促进行政肌体微循环

审批末梢直接面对企业群众,是体现简政放权成果,传递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红利的最终端,同时也是审批权力最容易‘任性’的一环。

2000年1月,宁波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地市级行政服务中心。至2002年,全市形成了以市级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11个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部门分中心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补充、覆盖城乡、多个层级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中心的出现促进了行政审批的规范、透明和高效,初步解决或缓解了行政审批效率低、企业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但在计划经济陈规陋习的多重作用下,作为审批权力末梢的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其作用和优势仍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中央、省、市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不在审批末梢打折,让权力不再“任性”,成为便民利民、激发市场活力的服务工具?  “从1999年起,宁波即率先推出了减少审批、规范程序、改进服务的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改革前的1289项削减到目前的464项,逐步形成一套覆盖城乡的行政服务网络,并不断在减事项、简环节、优程序、设窗口、强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说,摒弃不属于政府职能的行政审批权力、改革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审批方式、规范影响公平和效率的行政审批行为、完善多渠道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宁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宁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精简审批事项,在下放审批权力的同时,把再造审批流程和运作机制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以“服务为本、便利为要、创新为途、合力为重”为基本原则,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联合审批会审会办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过程透明化,其很多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整合职能,打通机关内部体制性壁垒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宁波便将政府各部门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即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体制问题没解决,窗口就像“收发室”。  “从2006年开始,宁波以建立‘批管分离’体制为目标,推出以审批与监管相分离为核心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对43个市级部门和337个县级部门内设机构的审批职能进行合理整合,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处(科),并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宁波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成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一次从体制上对传统行政审批制度“伤筋动骨”的变革。  “过去要申请增加包装装潢印刷许可证,得先跑当地的文广局窗口。到窗口交完资料,又要去局机关跑。”尽管多年过去,但窗口办不了事、机关内部环节多、手续既繁琐又费时的情形,对宁波万易印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奇来说,仍然历历在目,“我从这个办公室出来,紧接着又进了另一个办公室,等这里跑完,又要去窗口补交相关材料,没有半个月根本办不下来。现在好了,到文广局办证窗口上午提交材料,下午文广局就来人做实地调查,并赶在下班前发放了许可证,前后仅需6个小时”。  据了解,“批管分离”后,宁波市本级43个部门承担审批职能处室缩减了70%,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大大增强。除涉密、实地检测等特殊要求外,100%的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其中90%的事项可在窗口直接办理。  一门受理,倡导整体政府理念  行政审批在窗口集中了,但问题又来了:审批条件怎样,能不能批,具体工作人员说了算;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流程怎么走?体制性障碍有限突破后,部门审批流程设置以自我为中心,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依法行政成“依法打架”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从2010年起,我们在原有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基础上,推出了新一轮的改革,即通过窗口建设、运作程序、联办机制、绩效评估、廉政监督等方面的流程再造,全力突破行政审批中的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流程再造改革成效还是很明显的。”宁波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光宪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记者了解到,在流程再造改革中,宁波首推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即把准入的资格条件格式化,制成图表,把审批的要求、前置条件写清楚,所有事项一目了然,申报者可以对号入座。至今宁波已依法编制并发布实施了经常发生的564个事项、1028个子项的单个事项行政审批标准,共20卷本,1000余万字,全市市、县两级审批窗口中,有90%以上是按“一事一表”的标准流程审批的。  在此基础上,宁波又创新性地推出了“一门受理”联合审批标准建设,即综合体现行业准入的规划、产业政策、城市管理、环保、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一揽子审批标准,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一窗受理、一表申请、联合审图、联合踏勘、信息资料交流共享等制度。  “这些标准对外是公众办事的指南,对内是实施审批的规范和监督检查的依据,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程和大型工具书。每个事项的审批标准,老百姓办事时看了心里就有底,我们在受理时也有了审批依据。符合条件的批下去,不行的现场予以说明解释。涉及多家单位审批的,按照简化、优化、协调、统一原则,把各单位的政策、口径、标准统一起来,指定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联合审批,由原来老百姓一家家跑审批,变为政府内部程序。”在宁波行政服务中心,一位长期从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人员通俗易懂地向记者解释行政审批标准化的作用。  以文化娱乐业为例,原来需要跑文广、环保、消防、卫生、公安、工商等6个部门办各种证照,一般要100多天,而通过行业联合审批标准流程后,只要跑文广一个部门,花30多天时间就能办好。  “宁波的改革试图通过创建行业和区域的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将行业准入所涉部门的各种基本要求‘一网打尽’,综合体现行业准入的一揽子标准,体现了‘服务政府’、‘整体政府’的理念和内涵。”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朱新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行业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的创建,高度契合政府职能的“三个转变”理念:从部门自我角度转变到政府全局角度;由单个事项许可角度转变到行业准入角度;由行政管理转变到行政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变“多部门受理为一个窗口受理”,审批过程进一步便利化;变“多环节为一环节”,审批环节进一步精简;变“多表制为一表制”,申报材料进一步整合;变“串联审批为同步审批”,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  2012年,宁波的行政审批标准化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这是国内行政审批领域的最高褒奖。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应松年教授评价这一探索:是地方政府追求良好行政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局部试验,是整体政府和顾客导向理念下的一场自我革新,这种探索浓缩了转型期政府改革的诸多要素和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会商会办,推进项目审批整体化  “当然,标准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在日常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章成智告诉记者,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的最大引擎,也是项目审批中最为诟病的领域,涉及的相关部门多、审批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常出现“中梗阻”等现象,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平台。  2010年,宁波以项目审批流程图为基础,开始探索项目审批会商会办制度,以“活”的机制应对“活”的项目,提出“服务为本、便利为要、创新为途、合力为重”16字方针,由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建立“6+1”会商和“9+X”会审机制。  宁波市政府秘书长、项目推进办主任王建社介绍说,“6+1”会商指的是发改、住建、规划、国土资源、环保、节能等六家与所有类型项目审批都相关的关键审批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的牵头组织下,从产业政策、规划布局、用地、节能、环保等方面对项目要不要上,能不能上,进行会诊会商,并对项目审批流程怎么走,为项目单位提供联合咨询。  “9+X”会审指的是上述六家部门再加上城管、人防、公安(消防、交警)等9个部门,以及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分项目立项、设计方案、施工图审查等阶段对项目怎么上,进行联合会审。  这一机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通过多部门的联合审批,实现审批流程标准化、环节整体化和进度同步化,审批环节从80多个减少到10个,办理时限从300多天压缩到70多天,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自2011年以来,会商会审机制以“提前介入、上门服务”、项目对接会、“模拟审批”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到项目现场与项目单位面对面答疑解惑,解决疑难问题,进行“打包”审批,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解决530个重要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的700多个问题。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部门“大刀阔斧”砍减审批事项,在宁波已成为一种常态。从“串联改并联”到标准化建设,从行政职能归并到行业联合审批,宁波行政审批持续提速。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宁波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和实际办理时限分别缩短到4.11天和1.16天,比平均法定办理时限分别提速71.5%和91.97%。  顾客导向,把麻烦留给政府  从“单一许可”变为“行业准入”,从“政府管理、百姓服从”变成“社会需要、政府服务”,宁波坚持“方便让给公众、麻烦留给政府”,通过多年的摸索,又创新出一系列全新的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探索“当场许可”的零等待承诺审批模式。2014年6月,宁波质监局率先启动“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当场审查发证的‘承诺许可’”改革试点,受益企业从以前需要3个月到申请受理当天就能拿到证书。  在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基础上,推进中介和相关审批环节捆绑计算,让中介机构集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与其对应的审批部门窗口按照“一窗对外,内部流转”的方式运作,大大压缩中介环节的时限。  采取先验先测和联合竣工验收相结合的流程,在工业项目建筑主体(单栋)工程完工后即进场测量和验收,验收通过即投入试生产;其他附属工程边完工边验收,在工程全部竣工后同步出具测绘、测试成果。  对出现的经济新业态,制定特定项目审批标准。比如,办农家客栈,没有现成的审批标准,相关部门就参照相关法规重新制定标准,以村为单位,按照宾馆和餐饮的要求建设相应设施,统筹卫生、消防、环保等审批条件。  成立重大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利用挂职培养干部、招商机构工作人员等无偿为项目单位提供审批代理代办服务,至去年年底,已累计为147个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审批代办员队伍基本形成。  “审批末梢直接面对企业群众,是体现简政放权成果,传递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红利的最终端,同时也是审批权力最容易‘任性’的一环。这种‘任性’实质是传统行政审批体制陈规陋习娇纵的结果。”朱新力说,近年来,宁波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以法治思维,通过会诊审批末梢,整治行政弊病,破除体制“梗阻”,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打通审批末梢,管住“任性”的审批权力,很好地实践了“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改革无止境,宁波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在路上。”徐光宪告诉记者,今年宁波将围绕五个“再砍掉一批”的简政放权工作重点,以破解审批微观“梗阻”为着力点,以审批权力清单和标准化为抓手,创新审批方式,精简前置环节,强化联办机制,再造审批流程,扩大网上办理,依法制约和规范审批权力,打通审批末端,促进微循环。  当然,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要取得突破,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有时片面强调削减审批事项,其实在强调依法办事的今天,地方政府削减审批事项的空间并不大;有的部门做文字游戏,审批职能部门把大量前置性事务委托给专业中介机构,表面看,机关审批工作日是减少了,但中介环节,包括专家评审、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时间拖得很长,老百姓觉得改革成效有限;规划不够严肃,变化太快,规划是审批的基础条件,规划缺乏长远考虑,使得审批项目常常只好重起炉灶,劳民伤财等等。  徐光宪表示,这些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宁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下一阶段,宁波更需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一级政府层面的批前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和审批后的执法监督,“强化两头、规范中间”,进一步做好审批改革这篇大文章。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